
幼儿园大班教案【必备9篇】
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,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,教案是教学蓝图,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。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活动目标
熟悉彩沙的性能,初步学习沙画的作画步骤。
对大自然产生兴趣,热爱大自然,大胆表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。
重点与难点
重点:沙画的作画步骤。
难点:固体胶涂均匀。
材料及环境创设
油画棒、水彩笔、卡纸。
彩沙:固体胶、小勺、大盘。
环境:部分桌子放卡纸及油画棒、水彩笔,幼儿任选一种比作画,也可两种工具交替使用。部分桌子中间放一大盘,内置一罐彩沙,若干小勺,固体胶。
设计思路
大班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、准确性日趋提高,如一成不变地使用同一种工具,同一种方法,将不利于促进手部肌肉的正常发展,也不利于艺术的表现与创造。
此活动迎合幼儿爱玩沙的心理,又里利用蔡杀的特点与艺术活动相结合,为幼儿创设了大胆表现、自由创造,充分尝试的机会,能进一步扩大使用工具材料的范围,体会多种材料组合创造的效果,从而提高艺术表现能力。
活动流程
语言引导――欣赏讨论――操作演示――幼儿操作――引导讲评
语言引导,引起兴趣
建议教师可请幼儿介绍去海边的`经验并通过设问来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,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。(阳光、水、沙、空气)
设问(1)、为什么大家都爱去海边?(2)在海边可做些什么事?
欣赏讨论
建议让幼儿来寻找这张画上“特别”的地方,说说它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?(有一处地方是用沙来代替深色的)
说明
范例中的哪一部分作沙画可有教师自己选择(根据沙的颜色)太阳、海水、树和沙滩。
教师还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人物的动态及远近的物体,提示幼儿运用已有的技能及新的方法组合创作。
操作演示
建议绘画部分不演示,重点是演示作沙画的步骤:
(1)在画面中央决定某一部分作沙画留出不涂色。
(2)将留出部分用固体胶涂均匀。
(3)用小勺把彩沙撒在固体胶上,并用小勺背面抹匀。
(4)把卡纸竖起,让多余的彩沙会到大盘里。
说明
涂固体胶时可让幼儿观察涂均匀与不均匀的大小感,体会到做事认真、仔细与“美”的关系。
4、幼儿创作
教师可指示:谁拾的贝壳多?(表现出动态)
(1)选择最突出的部分做沙画。
(2)选择彩沙是,注意配色。
(3)边制作沙画、边思考制作步骤。
说明
当有的幼儿固体胶没涂匀,沙画部分出现“漏洞”时,应劝阻幼儿即时加深固体胶,这样回使画面“一团糟”,要鼓励幼儿下次再尝试。
5、引导讲评
集体找找或由作者介绍哪一部分是沙画。
说说制作时的体会:怎样把沙画作好的。
在教师的帮助下给沙画喷定型胶。
说明
让幼儿谈谈制作时的体会,有助于幼儿动作的内化和思维的发展,同时也为幼儿创设了相互学习,共享成功乐趣的环境。
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设计思路
布老虎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,花样繁多、流布广泛,表征着“虎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意义。民间常用“虎头虎脑”来形容一个孩子的朝气蓬勃、活泼可爱。我园地处江苏省苏州市蠡口街道。蠡口家具城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家具交易市场。我园很多幼儿的家长都从事家具生产与销售行业,与之相配套的布艺靠垫孩子们也司空见惯。布老虎靠垫上面造型稚拙可爱、色彩对比强烈的布老虎形象,容易引发大班幼儿的欣赏兴趣。我尝试从美术欣赏的角度开展教学活动,引导幼儿循序渐进地感受布老虎靠垫装饰纹样中色彩鲜艳、形象夸张、图案对称等艺术特色,理解其中的吉祥寓意,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喜爱之情。
活动目标
1.通过主题欣赏、对比欣赏、多角度欣赏等形式,感受“布老虎”这种民间工艺的美术用色、对称装饰等特点,并能大胆、清楚地表述自己对“布老虎”装饰纹样的理解及喜好。
2.感受、理解中国传统工艺“布老虎”的民俗文化寓意。
活动重点、难点
重点:感受“布老虎”这种民间工艺的美术用色、对称装饰等特点,理解中国传统工艺“布老虎”的民俗文化寓意。
难点:能清楚、大胆地表述自己对“布老虎”装饰纹样的理解及喜好。
活动准备
1.经验准备:搜集关于“布老虎”系列(如布老虎玩具、布老虎衣服、布老虎鞋帽等)的实物或图片资料。
2.PPT教学课件、PPT背景音乐《琵琶语》。
活动过程
1.欣赏、感受“布老虎靠垫” 装饰纹样中的色彩美
(1)自主欣赏:感受布老虎的夸张造型与丰富色彩
师:今天,我带来了几个非常特别的小靠垫,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。请你一边看一边想:这几个小靠垫特别在什么地方呢?你喜欢这几个小靠垫吗?为什么?
(2)交流与分享:自主欣赏后的审美感知和理解
师:谁来说一说,这几个小靠垫特别在什么地方呢甲
幼1:这几个小靠垫是用布头做的,上面有一只小老虎。
幼2:小老虎的头好大呀,真可爱,真好玩。
幼3:这几只小老虎很特别:老虎的头在下面,屁股和脚在上面,超级可爱。
师:你喜欢这几个“布老虎靠垫”吗?为什么?
幼1:花花绿绿的,颜色很好看,我很喜欢。
幼2:喜欢这几只小老虎,老虎头很大,牙齿都露出来了,样子很酷。
幼3:小老虎的头在下面,脚在上面,很滑稽,很可爱。
师:这几只花花绿绿的“布老虎”给你什么感觉呢?
幼1:这些花花绿绿的颜色,我觉得很热闹,很喜庆。
幼2:看了这几只小老虎,我心里感觉很高兴,非常快乐。
幼3:我觉得喜气洋洋的,好像快要过年了一样。
2.欣赏、感受布老虎靠垫装饰纹样中的对称美
(1)重点欣赏:感受布老虎靠垫的对称装饰
a.重点欣赏照片①。
师:你喜欢这只“布老虎”身上的哪一种花纹?请你说出喜欢的理由。
师:这只“布老虎”身上哪些地方是一模一样的呢?
引导幼儿重点关注“布老虎”五官花纹特点:各种彩色线条,有直线、虚线、斜线、折线;鼻子上的花朵纹样是桃花;布老虎五官排列、花纹排列呈“左右对称”的装饰布局。
引导 ……此处隐藏4208个字……>3、活动过程:
(一)导入部分
教师引导幼儿观察PPT图片,认识笔、墨、纸、砚。
(二)展开部分
1、教师出示PPT课件,朗诵儿歌,幼儿欣赏。
教师:“儿歌的名字叫什么?”
教师:“儿歌里说了什么?”
2、教师再次朗诵儿歌,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。
教师:“儿歌中的毛笔写了什么字?”
教师:“在宣纸上画了什么?”
教师:“中国的`文房四宝是什么?”
3、教师带领幼儿集体一起朗诵儿歌。
教师:“请小朋友和教师一起朗诵儿歌。”
4、幼儿分组朗诵儿歌。
教师:“请男小朋友一起朗诵儿歌。”
教师:“请女小朋友一起朗诵儿歌。”
(三)结束部分
教师小结:“小朋友,我们的祖国是中国。中国有悠久的历史,有灿烂的文化。文房四宝—笔墨纸砚,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。”
活动延伸:
请幼儿利用幼儿用书练习朗诵儿歌。
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活动目标
1.启发幼儿想像、设计一系列慢动作。
2.培养幼儿身体的控制能力。
活动准备
1.ppt课件:运动项目知多少
2.音乐:我爱大山
活动过程
1.观看课件:运动项目
(1)引导幼儿讨论,这些运动项目的动作有什么特点。
(2)如果把这些快动作,变换成慢动作,会是什么样子呢?
(引起幼儿的兴趣。)
2.模仿跑步动作
(1)引导幼儿想像跑步时的样子,然后用慢动作表现跑步的样子。
(2)用最慢的.动作表现自己到终点处冲刺时的样子,
还可加上用身体碰触终点线或双手举起欢呼的动作。
(3)引导幼儿互相欣赏,说说谁控制,慢动作最有办法。
3.游戏:凝固
在音乐中游戏,增加游戏乐趣。
(1)引导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用慢动作来表演各种运动项目。
(2)请幼儿听到信号后做“凝固”状,使身体保持刹那间的姿势。
让幼儿说说自己做慢动作的感受。
(3)反复让幼儿练习各种动作的慢动作,锻炼幼儿身体的控制能力。
在用慢动作表现的时候,可引导幼儿不断向自己挑战,
逐步用最慢的动作来表现,从而体验快慢的相对性。
4.讲述感受
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对慢动作的感受,有利于他们加深对快慢的感知。
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活动目标
1、认知目标:了解滑轮的结构和功能,初步认识摩擦力;
2、技能目标:动手操作制作滑轮,习得问题解决的方式;
3、情感目标:提高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,发展综合性思维。
重点难点活动重点:
了解滑轮的结构和功能,初步认识摩擦力;
活动难点:
动手操作制作滑轮,习得问题解决的方式;
活动准备
一切幼儿可以查找的图文资料,以及可以寻找到的物质资料(保证使用安全)
活动过程
一、生成活动
幼儿围绕着“鸟巢摔坏了”的事件,萌发出“用幼儿园的篮子给小鸟做鸟窝”的想法,在讨论中生成了“如何将篮子成功的放到树上?”的问题。
二、探究活动
(一)问题一:如何将篮子成功的放到树上
1、头脑风暴并验证假设:
(1)用直升机、消防车吊上去——找不到
(2)用杆子把篮子杈上去——放不稳
(3)搭凳子站上去放——不够高
(4)像升旗那样把篮子升上去……
2、风暴结论:用滑轮把篮子升上去,方便随时投食和观察小鸟的窝
3、收集信息:
(1)观察旗杆,总结升旗所用材料——绳子、滑轮
(2)询问升旗的饶老师,国旗是怎么被升上去的——向下拉绳子
(3)了解滑轮的构成及功能
4、寻找材料:绳子、瓶子、溜溜球、哑铃、滚轮……
5原型制作:
(1)了解滑轮的组成与功能。
(2)选择摩擦力较小的材料。
(3)按所选材料制作滑轮。
(二)问题二:什么才是真正的滑轮
1、头脑风暴:
(1)圆形的柱体
(2)光滑的表面
(3)可以转动的材料
2、收集信息:再次查找资料认识滑轮
3、风暴结论:
(1)中间轮轴可以转动
(2)有凹槽
(三)问题三:如何制作滑轮
1、如何使矿泉水瓶转动
头脑风暴并验证假设:
(1)用毛线穿过矿泉水瓶——毛线太细
(2)用铁丝穿过矿泉水瓶——铁丝太细、会变形
(3)用木棒穿过矿泉水瓶
2、木棒怎样穿过矿泉水瓶
头脑风暴:
(1)用剪刀剪——矿泉水瓶底太硬,剪不烂
(2)用刀割——矿泉水瓶底太硬,割不烂
(3)用火烧过的铁丝或者钉子烫
3、如何制作凹糟
头脑风暴:
(1)买有凹槽的矿泉水瓶——矿泉水瓶太光滑,凹槽高度不够
(2)把矿泉水瓶中间捏成凹槽——捏出的凹槽不光滑,不能转动
(3)用麻绳绑住矿泉水瓶两端,使中间形成凹槽
4、绘制蓝图——设计滑轮
(四)问题四:绳子的长度为多少合适
1、头脑风暴并验证假设:
(1)跟树一样长——没有考虑到绳子会对折
(2)比树长一点——还是不够长
(3)两个树那么长——测量树的长度
2、收集信息:
(1)用直尺测量
(2)用杆子丈量
(3)用绳子比量
3、寻找材料:
直尺、杆子、绳子
4、原型制作:
按所选材料分小组进行测量
三、安装与成果展示
1、初步探索安装滑轮
2、再次安装有铃铛装饰的滑轮
活动总结
经过此次项目活动的.开展,我们发现幼儿的探究欲望很强且能提出很多奇思妙想的假设,幼儿愿意动手验证但欠缺动手操作能力,这是幼儿长期缺乏探究和动手实践操作所造成的,同时,此次项目活动的开展,我们也发现自身欠缺相应的引导能力,“唯有先正己,才能后及人。”教师的知识储备量还不够,在幼儿探究过程中,“管住自己的嘴和手”做得还不好。在面对幼儿的操作困难时,教师的智慧性引导还不够。
当然,探索至此,幼儿们关于此项目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仍在延续,他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小鸟并不会去自己做的鸟窝里。由此,提出来“什么样的小窝是小鸟喜欢的”问题,这也成为了我们下一步的探究活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