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空气在哪里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(精选10篇)
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,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,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,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。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空气在哪里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空气在哪里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篇1活动目标:
通过尝试活动,让幼儿感知空气里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,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。
1、培养幼儿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和细致观察的能力,提高动手动脑能力。
2、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,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。活动准备:每桌一盆清水;每人一份操作材料;手帕、玻璃杯、塑料袋。
活动过程
一、引起兴趣教师做深呼吸,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。提问: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?空气在哪儿?能用眼睛看到吗?
二、尝试活动:装空气
1.幼儿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动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气。(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口,然后再捏紧袋口)
2.提问:你们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气?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,到处都有。
3.讨论:想一想,你见过、用过、玩过的哪些东西里有空气?
4.总结。
三、尝试活动:手帕的变化
1、请幼儿每人拿一玻璃杯,让他们看看杯子里有东西吗?(杯子里没有东西,杯子是空的)
2、请幼儿将手帕塞入杯底,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,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?教师个别指导幼儿按要求进行操作,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。
3、讨论:手帕为什么没有湿?水为什么进不了杯了?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?
4、请幼儿将手帕放入杯底,然后将茶杯倒扣倾余着放入水中,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?同时提醒幼儿观察手帕的变化,并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观察到的'现象。
5、讨论:第一次手帕为什么没湿?第二次手帕为什么湿了呢?
6、总结。
四、活动延伸将一只昆虫和一盆花分别放在密封的容器中,观察它们的变化。
空气在哪里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篇2活动目标
1、能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空气的存在;
2、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,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;
3、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,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。
活动重难点
1、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;
2、对科学实验感兴趣,并进行积极探索。
活动过程
(一)谜语导入
1、师:请小朋友猜一猜,这是什么:看不见,摸不着,没有颜色没味道,植物动物都需要。(空气)
2、(真能干,一下子就猜对了。)那么,你觉得空气是一种怎样的东西呢,它在哪里?
3、是的',空气无孔不入,无处不在。那么,你能把空气找出来吗?说说你的办法。
(二)第一次尝试:找空气
1、介绍材料自由找
这里有许多东西(逐一介绍),它们能够帮助你们找到空气,去试一试吧,想到的办法越多越好。
2、集体交流:你是怎样找空气的,找到了没有?
3、过渡:大家真会想办法动脑筋,陈老师也想给大家做个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。
(三)第二次尝试:纸团会不会湿
1、教师演示将纸团塞进杯底,杯子直立倒扣在水槽中,并让幼儿猜猜杯里的纸团会不会湿,然后垂直提起杯子,让幼儿观察纸团有没有湿。
2、讨论:纸团为什么不会湿?(辅助问题:水为什么进不了,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?)
3、小结:原来杯子里装满了空气,水进不去,所以纸团不会湿。
4、再次示范,请幼儿仔细观察实验操作方法。
5、幼儿操作。(操作前先说明一下操作要求:每张桌子站三人,每人取一个塑料杯各自在面前的水槽里操作)
6、集体交流:你成功了吗?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。(请失败的孩子上来演示一下,共同寻找失败的原因。)
(四)第三次尝试:空气搬家
1、过渡:刚才的小实验十分有趣,不仅让我们清楚地观察到了空气的存在,而且也知道了空气会占位子。那么接下来我想请你们尝试做一个让空气搬家的小实验。
2、师介绍实验材料,提出实验目的和方法:取两只杯子,其中一只装满水,将空杯和装水的杯子垂直倒扣在水中,然后想办法让第一只杯子里的空气跑到第二只杯子里去。
3、幼儿尝试操作。
4、集体交流:你成功了吗?你是怎样做的?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?
总结
小朋友们都能积极动脑,真棒,通过今天的活动,了解了空气会占位子,也会流动。其实空气还有许多的秘密,我们在以后的科学活动课中再来探索。
空气在哪里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篇3活动目标
1、尝试用保鲜袋抓空气,感受空气是会动的、无所不在的。
2、用空气袋自制玩具,体验自制玩具进行游戏的快乐。
3、充分体验“科学就在身边”,产生在生活中发现、探索和交流的兴趣。
4、能在情景中,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,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。
活动准备
1、保鲜袋、夹子每人一份,彩色纸若干;
2、小碗每组一只。
活动过程
一、创设情境:谈话导入活动。
1、师出示保鲜袋:这是什么?
2、师:对,这是厨房里用的小口袋,平时是用来装食物的。不过今天它要来跟我们小朋友做游戏。可是小口袋说饿了,想吃的饱饱的再来玩游戏。
二、尝试活动:装空气,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,到处都有。
1、出示鼓的口袋:看,这只小口袋吃的饱饱的了,你们知道小口袋吃了什么才这样胖乎乎的呢?(空气)
2、幼儿自由猜想。
3、教师小结:对了,因为小口袋吃了空气,所以才变得这样胖乎乎的。
4、今天来了很多小口袋,请小朋友自己来想办法来让小口袋吃空气,让小口袋吃的饱饱的。
三、幼儿第一次装空气,感受空气会动。
1、师:想一想怎么样才能让小口袋吃的饱饱的?(幼儿尝试)
2、操作后提问:你的小口袋吃到空气了吗?
3、不成功的说说为什么?为什么气很快就逃走了呢?(手要很快抓住袋子的嘴巴)
4、请成功的小朋友说说是怎么做的?
5、你让小口袋吃饱了,你是怎么做的,用了什么好办法?
6、请以幼儿示范,其他幼儿一起学着做。
7、教师总结:把袋子的嘴巴张开,上下晃动;1、2、3抓住嘴巴,拧一拧,不要让气逃走哦! ……此处隐藏4525个字……、呼吸空气,说出自己的感觉。个别提问。知道空气的重要性。
3、小结:我们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空气,动物和植物也离不开它。
4、出示两幅空气污染的图片,幼儿观察,个别提问。
5、师:工厂里排出的废气污染空气,人们呼吸后对身体有害。所以,我们要保护空气这个好朋友,不要伤害它,让它变得更健康,我们也健康了。
五、探索活动
1、出示粉笔,幼儿猜猜里面有没有空气。
2、 实验:将粉笔扔进水里,幼儿观察现象。证明粉笔里面有空气的存在。
3、 示吸管,提问:这里面有空气吗?(幼儿动手做实验,用吸管轻轻地往水里吹气,观察现象,个别提问。使幼儿知道空气存在于一些物体中。)
4、 幼儿了解空气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。出示皮球、游泳圈,让幼儿知道里面是有空气的。说出它们给人们带来的好处。
六、结束活动
1、现在我们来玩个踩气球的游戏,把里面的空气宝宝放出来吧!
2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。
空气在哪里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篇9教学目标
1、学生知道空气有一定的重量,但是重量很轻。
2、学生能在称量的过程中,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,产生误差,学习准确称量。
3、学生体验到实验中会产生误差,明白减小误差对于试验结果的重要性。
教学准备
分组材料:1根长细木条(或竹条)、3根细线、1块橡皮泥、1个气球、1个皮球(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)、1个托盘天平(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)。
教师准备:1个皮球(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)、1个托盘天平(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)。
教 学 过 程
一、空气有重量吗
1、师:水有重量,石头有重量,空气有重量吗?有什么办法证明?
2、生讨论交流,提出采用自制的小天平来证实空气是否有重量。并讨论自制小天平的方法。
3、指导学生自制小天平。
4、小天平调平。
5、给气球充气,观察并记录小天平的变化。(分组实验)
6、全班交流小天平的变化情况,思考:所有小组的实验结果都一致吗?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实验结果不同?有什么办法改进实验,使效果更明显,结果更精确?
二、改进小天平的测量效果
1、讨论交流改进小天平测量的方法
2、生选择方法进行实践,并讨论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。
三、天平称量皮球的重量
1、师:为了让我们的实验结果更精确,更有说服力,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的天平称来进行研究。
2、师演示:将一只充满气但未充足气的皮球放在天平的托盘上,称出重量(让学生来看),然后用气筒给皮球充足气。
3、师演示测量充足气的皮球的重量,请学生帮助观察重量是否增加,增加了多少?思考:说明了什么?
4、请学生观察对比,托盘天平和自制天平有哪些主要区别。(托盘天平不仅可以测出空气是否有重量,而且可以较准确地测出到底增重了多少)
四、单元小结
1、请学生将之前记录的维恩图等记录表取出,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`石头、水、空气对比表。请学生根据前面的实验情况和记录表完成对比表。
2、根据对比表分析:这三种物质,有哪些特征是相同的,有哪些不同。
3、出示更多物质的图片,把这些物质分为液体、气体、固体三类,说明分类的标准是什么。 (建议:天平上的图钉教师可在课前帮学生固定好。)
(先将气球挂上,另一端挂上重物,想办法使小天平平衡)
空气在哪里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篇10活动目标:
1.通过亲自实验和游戏来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压力等,知道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
2.激发幼儿对空气进行观察和实验的兴趣
3.了解雾霾天气,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
活动准备:
瓶子、纸团、玻璃杯、蜡烛;课件
活动过程:
一、科学小实验: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?
1.猜想:能不能把放在瓶口的纸团吹进瓶子里?
2.介绍操作要求:平放瓶子,把小于瓶口的纸团放在瓶口,用力往瓶子里吹,能否吹进。
3.幼儿操作,师观察指导。
4.观看视频总结为什么吹不进。(空气的压力)
二、实验二:不吹自灭
1.师介绍操作要求
2.幼儿操作,师指导。
3.小结:空气里有燃烧需要的氧气,氧气没了蜡烛自然熄灭
三、总结讨论
1.空气的特点:看不见,摸不着,无色,无味。
2.空气的重要性:动物植物以及人类都离不开空气。
四、了解雾霾天气
1.什么是雾霾?
2.雾霾天气哪里来?
3.雾霾对人类的影响。
4.对雾霾我们(小朋友)能做什么?
活动反思:
《指南》中提出: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,体验探究过程,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。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,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,引导幼儿通过观察、比较、操作、实验等方法,学习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;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,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,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。
无处不在的空气,在幼儿眼中蕴含着许多“小秘密”,空气本身就是看不见,摸不着的东西,《空气的秘密》这一活动的内容实际是很抽象的,雾霾天气更是难以理解,但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环保教育又是非常必要的,如何能让幼儿理解这个知识点是个难点。对照《指南》的要求以及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,我设计了一个以幼儿动手操作为核心的活动过程,过程中以“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?”和“不吹自灭”两个小实验进行探索,实验一是“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?”,这个环节根据幼儿的经验觉得非常容易吹进瓶子里,而结果却让幼儿很吃惊,不管是使劲还是轻轻吹都无法把纸团吹进瓶子里,从而在亲身体验中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压力;实验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了解空气中有燃烧需要的氧气。这两个环节让幼儿在玩中学,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中,感知了空气的特点及作用。
最后环节,抓住了今年的社会关注点“雾霾”,虽然“雾霾”对我们南方城市来说是少见的,可以说对我们而言是较遥远的,但在现代社会里对治理雾霾又是势在必行的'。因此,本次活动后半部分从了解什么是雾霾?雾霾天气哪里来?到雾霾对人类的影响。最后讨论对雾霾我们(小朋友)能做什么?这几个环节中让幼儿多方位了解关注“雾霾”,让幼儿知道从小这样做的重要性,达到对幼儿从小进行环保教育的效果。
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,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,效果非常好,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。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、增强了自信心,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,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,这个活动在大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。